蜗轮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蜗轮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2002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增长18新日

发布时间:2020-01-16 02:15:12 阅读: 来源:蜗轮厂家

2003年6月18日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和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发布会。会上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司长李健宣布了刚刚评测完成的2001-2002年度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这是政府第一次将国家重大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公布与众。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大趋势,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十五”以来,科技部会同原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等部门组织实施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经过两年努力,这项工作现已取得明显成效。到去年年底,全国已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6个中心城市和2000余家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加盟中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以武钢集团、成飞集团和双汇集团等为代表的一批国家重点企业,通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显著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为加强对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工作的宏观指导,更加客观地评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透明度,增加预见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决定委托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研究建立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和第三方评测,并在此基础上对外公布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由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指数和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数两部分加权综合而成,共设立9个一级指标和33个二级指标,以2001年制造业信息化指数为基值。有关部门和专家普遍认为,这一指标体系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比较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我国制造业企业信息化的历史进程,是衡量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效的一把重要尺子。

今年上半年,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和天津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克服“非典”带来的困难,对我国“十五”以来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情况进行了大规模取样调查分析。各地对这项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到今年3月底,总共收集到有效调查数据5294份。据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负责人介绍,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关于企业信息化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统计,不仅样本空间大,而且数据有效性好。通过分析,最近已正式形成《20012002年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报告》。

该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作有较大进展,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指数由2001年的100点上升到2002年的118.21点,增长幅度达18.21%。其中,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数增加34.46%,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指数增加11.24%。这说明2002年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大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逐渐凸显。企业领导对制造业信息化的信心普遍增强,2002年26.11%的企业设立了首席信息官比2001年增长13.19%。企业信息化投入由2001年平均每家企业177.9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19.4万元,增长23.28%。制造业企业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由2001年的11.56台提高到2002年的14.38台,增长24.34%。计算机联网率由2001年52.74%提高到2002年的57.05%,增长8.17%。网上销售率由2001年4.52%增加到2002年的5.53%,增长22.35%。网上采购率由2001年3.65%增加到2002年的4.58%,增长25.48%。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指数由2001年21.75增长到2002年的23.40,增长7.59%,其中,高层次信息化人才的增长速度在20%以上。业内专家认为,上述结果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我国制造业信息化的走势,它表明在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针指引下,通过推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特别是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但由于制造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周期,不少企业的信息化还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所以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指数的增幅比制造业信息化环境指数的增幅低。

通过调查和评测表明,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对拉动我国软硬件产业及相关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体现出令人鼓舞的互动效应。其中,制造业企业硬件投入由2001年每家企业平均87.16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104.08万元。增长幅度为19.42%。CAD、ERP等关键应用软件产品被制造业企业广泛采用,2002年国产应用软件的套数占有率为42.8%,成交额的占总成交额44.1%。已经将近夺回了应用软件市场的半壁江山。国产应用软件大量进入市场,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本,以二维CAD为例,平均价格指数由2001年2.57下降到2002年的2.21,降低13.8%。二维CAD出图率由2001年的48.59%提高到2002年的51.86%,提高6.73%。

评测结果还表明,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了传统制造业企业的进步和发展。据调查,企业利润由2001年的平均每年1847.374万元增加到2002年的2525.174万元,增长36.69%。新产品创新能力由2001年平均每年41.05个品种增加到2002年的46.20个,提高12.56%。新产品开发周期由2001年平均221.80天缩短到2002年平均209.19天。流程型企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率由2001年的20.37%增加到2002年的22.12%,提高8.59%。离散型生产企业主要产品生产线或关键工序的数控化率由2001年的17.24%提高到2002年的19.05%,提高10.50%。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的信息化较低水平还处在由个别流程信息化改造向系统整合应用发展的过程中,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阶段性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亦不平衡。因此,我们在肯定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应该看到这项工作任重道远,必须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

2003年是实施“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高举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旗帜,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迎接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世界制造业基地向我国的转移。今年下半年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点任务,一是要继续优化制造业信息化环境,召开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出台新的文件和政策;二是要在前两年工作基础上,争取再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三是在抓区域试点的同时,用更多的精力抓企业试点,通过择优支持,培育一批国家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四是大力加强以咨询、监理、培训为主的制造业信息化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风险。

专家挂号服务平台

网上预约挂号有哪些

名医汇

医院挂号服务平台